欢迎来到泉州市标准化协会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新闻之窗

新闻之窗

深化融合 智绘蓝图 匠心筑台 智创未来——北京专家调研组泉州行共谋发明创新与AI产业化融合新路径


文章来源:    阅读:10    添加时间:2025/6/9 15:15:48


近日,一场聚焦“发明创新平台共建”与“科技成果高效转化”的深度调研在泉州展开。原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、北京发明协会会长刘清珺,秘书长马万超率队莅临,在中国发明协会监事、泉州市标准化协会会长朱斌陪同下,深入产业一线、大师工坊与高校实验室,为泉州传统工艺的智能升级与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诊断把脉。

匠心传承:非遗技艺注入AI新动能

数据重塑千年窑火。在福建德化,专家组走访李甲栈、郑雄彭、朱芳芳、连达理、陈金通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,见证产业工人匠心工作室在技艺传承中的核心作用。

面对功能性陶瓷研发瓶颈,大师们正引入人工智能技术:通过数据建模分析新材料配比与烧成曲线,将传统经验试错升级为科学智造

“AI是破解标准化生产难题的金钥匙,刘清珺指出,它让千年瓷艺在创新中永葆生命力。

数字飘香全球。兴隆香业林文溪大师工作室里,古老的制香工艺正经历智能革命。智能传感设备实时监测香料成分,大数据平台精准优化配伍方案,数字化营销更助力香文化走向世界。

“人工智能为非遗插上了产业化翅膀,”马万超赞叹道,“它既提升品质,更深度激活文化价值,构建可复制的产业生态。”

跨界融合破边界。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杨庆聪、李幼琴大师工作室,石材、陶瓷、木雕、藤铁的跨界融合令人瞩目。AI辅助设计系统快速模拟多材质组合效果,优化结构强度与美学表达,为传统工艺开辟家居艺术、建筑装饰等新市场。专家组特别关注“名师带徒”传习模式,培养了近三百名能工巧匠,技能大师,强调数字化工具将加速复合型工匠培养。

产业跃升:AI技术扎根民生与制造

科技守护银龄群体。福建环宇通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AI赋能大健康的“泉州方案”——智能可穿戴设备+远程监护平台,实时分析老人健康数据,自动预警风险并联动社区服务资源。

“将AI融入民生刚需,是技术产业化的正道,”刘清珺高度评价,“这套系统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温暖又高效的解题思路。”

攻坚超精密技术高地。在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科创园,技术攻坚的深度令人振奋。马天军博士着重介绍了学院正在筹备的MEMS微纳制造技术研究中心,聚焦设计创新、超精密加工与新能源装备制造,致力突破“卡脖子”工艺难题。

同时,多模态大模型、仿人机器人、激光芯片等前沿研究已进入应用阶段,展现出泉州在硬科技领域的雄心。

平台筑基:校政企共育创新生态

打通产业化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的校企融合模式成为亮点。学院打造高仿真应急培训平台,并在人工智能、芯片技术等领域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。学生深度参与企业AI产品研发,企业获得技术攻关支持,形成“教学-研发-应用”闭环。

建利达检测中心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同开发AI人工智能服务平台,企业正着力研发AI驱动的智能检测软件系统,通过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,实现检测流程自动化、结果判定智能化,大幅提升检测效率与精确度,同时降低对专业人员的经验依赖。其将党建与标准化、数字化建设融合的模式,也为科技型企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。

“这种深度协同是AI产业化的核心引擎,”马万超强调,“它真正解决了人才与需求脱节的痛点。”

当执着匠心遇见前沿智能,泉州正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化之路。

 

此行尾声,朱斌会长道出泉州雄心:“专家组的智慧为泉州注入新动力。我们既要弘扬工匠精神,更要推动AI产业化落地,让千年古城焕发科技新光彩!”

泉州将依托丰富非遗底蕴与制造业基础,搭建更高效的发明创新平台,加速成果转化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。

刘清珺为泉州发展提出“三维融合”路径:工艺与数据融合:建立传统工艺数据库,训练专属AI模型;场景与技术融合:聚焦康养、高端制造打造标杆应用;院校与企业融合:构建可持续的AI人才共育生态。